首页 > 学习交流 > 经验交流

金昌市劳模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构建“四项机制” 放大“品牌效应”

来源:金昌市总工会 更新于:2016年4月29日() 阅读:

  近年来,金昌市坚持以科学培养选树劳模为基础,以深化关心关爱劳模为重点,以激发劳模示范引领作用为依托,以制度机制规范建设为保障,不断探索劳模管理服务的新途径,进一步提升了劳模管理服务工作新境界。
  市委、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劳模管理服务工作,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,作为推动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,不断夯实劳模工作基础,创新管理服务措施,落实“三个保障”,确保各级劳模“社会上有地位、政治上有荣誉、 经济上有实惠、生活上受关爱”。一是组织上保障。从首届市级劳模评选表彰活动起,市委、市政府成立了市劳动模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,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,副组长由市委联系工会的副秘书长以及市总工会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人担任,成员涵盖组织、民政、人社、卫生、安全、监察等部门负责人,形成了市委、市政府统一领导,各有关方面共同参与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二是制度上保障。市委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意见》、《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》等一系列文件,把劳模管理服务工作作为各级党政和工会组织的刚性任务,明确了工作目标,提出了具体要求。为进一步加强劳模管理服务工作,2010年,市委、市政府出台了《金昌市劳模管理暂行办法》,对劳模的评选、表彰、奖励和劳模服务管理工作作出具体规定,为劳模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制度、政策保证。三是管理上保障。市总工会建立了市—县(区)—乡镇(街道)—企业四级劳模管理服务体系,对全市26名全国劳模及“五一劳动奖”获得者、123名省部级劳模和788名市级劳模分门别类整理登记,按年代、级别、系统建档,实行动态化管理;对生活困难、住房困难、身患重病的劳模重点登记,及时掌握信息,使劳模管理不漏一人、政策落实不少一项、组织活动不缺一个、困难帮扶不少一户,实现了劳模管理全覆盖。
  在选树劳模的过程中,金昌市坚持“三个注重”。即:注重选树在推进全市中心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,注重培养潜心钻研业务、不断提升技能素质的技术标兵,注重挖掘在平凡岗位上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的实干典范。一是科学化培养。坚持大教育、大培训、大练兵的教育培养机制,以技能竞赛、知识竞赛、演讲比赛、交流考察等定期规范性学习活动为载体,提升职工素质和竞争力。对纳入劳模后备人选信息库的职工,通过加强奉献精神、团队意识、政治理念、党纪国法等理想信念教育,培养职工的劳模情怀和劳模精神,在广大职工中营造崇尚劳模、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。二是竞争中择优。对在群众性职工劳动竞赛活动中获得表彰的“金牌职工”、“技术标兵”、“创新能手”、“工人先锋号”、“劳动关系和谐明星企业”、技术创新攻关优秀项目代表等纳入劳模后备人选信息库管理,优先作为劳模、“五一”劳动奖章等先进个人的培养和选树对象,使选树的劳动模范个个“过得硬”,他们既是身怀绝技的标兵,又是传帮带的模范,还是提合理化建议的能手。三是高标准选树。在先进模范人物评选中,严格评选条件,准确把握政策,实行市委、市政府批准同意和命名前公示制度,严把劳模评选质量关。同时,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最基层、最苦最累的地方、最平凡的岗位,选树了一大批来自一线的劳动模范。2011年以来,全市涌现出全国劳模、先进工作者和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10名,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个;甘肃省劳模和先进工作者15名;市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119名,当选者绝大多数来自生产一线。 
  把为劳模办实事作为劳模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,千方百计为劳模排忧解难,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。一是走访慰问常态化。坚持开展劳模走访慰问活动,做到“四必访”。即:重大节假日必访、劳模生病住院必访、劳模突发困难必访、劳模有需求必访。通过走访慰问,为劳模尽最大可能解决实际困难,让劳模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工会组织的关心关爱。近年来,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召开劳模座谈会30余场,共有千余名劳模参加了座谈;每年走访慰问劳模100多人,发放慰问金20余万元。二是关爱劳模亲情化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劳模劳模生产生活问题,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把困难劳模作为重点帮扶对象,每年拨出专款对生活困难的劳模进行救助。2007 年以来,按照全总和省总的通知精神,市总工会对全市劳模工资收入情况、家庭生活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,认真做好“三金”发放工作。先后为14名全国劳模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15.4万元,为省部级劳模申报“三金”7.5万元。同时,市总工会还同市人寿保险公司联合制定了《金昌市劳动模范补充养老保险实施办法》,规定凡参加养老保险的劳动模范,都由所在单位办理补充养老保险,解决了劳模的后顾之忧。三是落实待遇精细化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、市有关劳模待遇的政策规定,为劳模工作和生活提供“绿色通道”。市总工会先后与市公交公司、市卫生局协商,为劳模争取乘公交车优惠、享受医疗优待等政策。特别是积极协调,对破产、倒闭企业中的劳模,制定了安置和帮扶办法,为劳模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制度保障。组织实施了涵盖劳模健康体检、健康疗休养和健康管理三个方面的服务项目,为140多名全国和省部级劳模建立了健康档案,定期为他们进行免费体检。全市各级党委、政府和工会组织在“五一”等重要节庆期间深入一线慰问劳模,先后为全国和省部级劳模发放“三金”、生活困难补助金120多万元;市财政划拨专款为600多名劳模免费体检;组织120多名劳模参加了各类疗休养活动,努力为劳模的全面发展、健康成长、再立新功创造条件。
  广泛宣传劳模事迹,用劳模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全社会。每年“五一”期间,全市各级党政和工会组织在电视、报纸、广播等新闻媒体设立《劳动者之歌》栏目,多角度、多层次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。市总工会每年召开1—2次各行业、各层级的劳模座谈会,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劳模工作情况,深入倾听劳模的意见建议和呼声,增强劳模荣誉感和自豪感。近两年来,市总工会先后组织开展劳模进校园、进企业事迹巡回宣讲活动12场次,参与职工2万多人;表彰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、先进工作者、“模范职工”160多名;命名表彰“工人先锋号”80个,“优秀工人先锋号”30个,“五型班组”1350个,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劳模、学习劳模、关爱劳模、争当劳模的良好社会风尚。 二是着力搭建创新平台。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,围绕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工作重点、难点问题,开展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、科技创新、服务创新、经营创新及业务创新,将劳模的先进技术、经验、方法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,带动和辐射广大职工开展创新创造活动。截至目前,全市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65个,引领一批金牌工人、创新能手和创新型班组脱颖而出,成为聚才、育才、用才的“聚宝盆”和“智囊团”。三是放大劳模“品牌效应”。采取拜师学艺、技术培训、技能交流等多种形式,发挥劳模不仅“干好活”,而且要“带好队”的作用,在发挥劳模“五个带头”上下功夫。即:劳模带头提升自身素质,掌握新知识,增强新技能;带头组织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,搭建劳模开路、职工参与的创新平台;带头发挥示范作用,影响一批、带动一片,传播社会正能量;鼓励有条件的劳模带头创业。2015年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荣誉称号的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彭明,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至今共实施技术攻关课题200余项,其中68项职工技术创新、100余项职工合理化建议、8项先进操作法实现成果转化,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6项。据统计,近年来全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共实施技术创新活动6400余项,总结推广技术成果2390项,征集合理化建议8300多条,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,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
上篇:

下篇:

相关内容
    • 中国甘肃
    • 中工网
    • 中央政府
    • 中华全国总工会
    • 甘肃职工旅行社

    主办单位:甘肃省总工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.gsgh.org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郊巷26号 邮编:730000 陇ICP备16000114号

   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

    建议使用IE浏览器,IE8~IE10版本1280*768分辨率,16位以上颜色